收藏本站   |  English 
 
   
  新闻中心
  Enter Jilinsengong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时事热点

森林要革新:与时俱进的“近自然 化改造”
【2020-05-28】       点击: 1374次        来源:林业科学数据中心       

  对于深藏大山之中的人工林来说,人类的短短几十年,只是它漫长生命中的一个片段,但人工林也一样逃不开新时代的冲击,那么,到底是该勇敢迎接还是默默逃避呢?森林交出了它的答案。

  华北广袤的平原,华南连绵不断的丘陵山地,都生长着茂密的人工林。

  遥想多年前,为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人工林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祖国大地上。它们扮美山川,投身于各行各业的建设中,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据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达2.08亿hm2,与第七次清查相比增加了1223万hm2,森林蓄积量净增加14.16亿m3,人工林总面积达6933万hm2,居世界首位,同比增加了764hm2,人工林蓄积从原来的19.61亿m3增加到24.83亿m3。

  华北地区的人工林以杨树林为主,而南方则广泛种植马尾松林和杉木林等,这些树种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精英”树种,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分布广,大部分水土条件下,它们都能活得很好。这些树种还擅长无性繁殖,无须人类多费心思,产材量自然而然就能增加。同时,它们还具有更新快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木材短缺的问题。

  那些有幸成为人工林一员的苗木,统统都经过人类精选,颀长挺拔,身强力壮,遗传品质优良,综合素质佳。大家在林地上有序排列,整整齐齐,守望相助,连郁闭时间都差不多,一眼望去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人工林具有诸多优势,天然林的年生长量在每公顷2~7m3范围内,而相同条件下,人工林一般可以提高到每公顷5~15m3,甚至30~50m3。

  速生、丰产又优质,一时之间,人工林成为大自然的“宠儿”,发展势头异常迅猛,稳稳压了周围的天然林一头。

  居安思危,人工林并没有被眼前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景象所蒙蔽,它敏锐地察觉到,虽然目前自己如同森林届的“排头军”,无论外形、长势还是用途都首屈一指,但看似前程光明,其实前途未卜。

  先是北方的人工林林地,出现了土壤退化的问题。华北平原上的杨树人工林还维持着原始的家族管理概念,代代相传,“排外”思想严重,只有纯正的杨树才可以在水肥条件最好的向阳地上扎根生长。但随着时间推移,杨树林渐渐发现,脚下的土壤出现了退化现象,土壤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逐渐下降,这意味着土壤的物理结构发生恶化,出现板结,杨树的根系无法深入土壤内部,影响水肥吸收。

  接着,杨树林发现林中的年轻一代出现了营养不良,细细研究,才发现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不约而同出现下降,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和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此同时,土壤PH值反而出现了上升,有了碱化趋势。

  北方的杨树林焦头烂额,南方的杉木林也没有轻松多少。

  当年,为了给杉木林腾出地方,人类进行“劈山”、“炼山”,砍伐灌木、清除林下植被,通过“拔大毛”的方式,为杉木林创造生存空间,对林地土壤产生了有害影响;而等到杉木成材,没等树木将营养成分通过枝丫树叶归还土壤,就被人类用“皆伐”的方式统统带走。长此以往,土壤肥力只出不进,大量消耗,渐渐归于贫瘠。

  对于成年杉木来说,眼前情况虽然危机四伏,但还可以忍,但对于新生小树来说,生存质量更糟糕,成年杉木都是同龄,早早郁闭,没能给小树留下足够的光照条件,加上水肥不理想,个个都有“歪瓜裂枣”的趋势。

  杉木林正想跟隔壁的马尾松商量商量,却发现马尾松正和泛滥成灾的害虫作斗争,忙得无暇分身,因为这一片纯林都是马尾松,生物多样性下降,难以形成乔灌草和谐生长的植物群落。没有梧桐,如何引来凤凰?

  物种单一,食物链短,害虫没有天敌,一个个活的如鱼得水,松树纯林苦不堪言。光松毛虫,足迹就遍及从南到北26个省(区、市),发生面积达134万hm2,连驰名中外的三北防护林都饱受光肩星天牛危害,被冲破了防线,啃得七零八落。

  看来,老派人工林的思路应该是走不通了,新时代、新问题,自然要用新的解决方法。天南海北的人工林开了个碰头会,由杨树、杉木、马尾松等各自派出家族的优秀子弟,准备去跟几个先进林区学习经验。

  改革的潮头浪尖,每一棵树都有责任成为弄潮儿。

  若干年后,这些被寄予厚望的少壮派学成归来,在人工林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近自然化”改造。

  近自然化改造的老师,其实就是当年被人工林挤压了生存空间,一直在默默韬光养晦的天然林。

  虽说经济价值不如人工林,但木材蓄积量,天然林却能笑傲众生。成熟人工林每公顷蓄积量为76m3,而同一龄组成熟天然林每公顷蓄积量为172.3m3,更不用提天然林的生物总量和优越的生物链结构,相比之下,人工林被无情碾压,这其实也不能怪人工林,主要还是营林过程中,人工林过于整齐划一,结构单一,漏光率高,光能利用率低。

  年轻人自然有年轻人的魄力,既然要改造,自然要拿出诚意,一个字——“砍”。

  对于“砍”这个字,人工林倒是并不陌生,毕竟人工林营林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砍。不过此砍非彼砍,近自然林改造的要诀“砍”字,主要是指采用择伐和更新的方式,有计划伐除一部分树木,补种更替树种以及灌木,同时恢复林下植被,如草皮、苔藓等。


  在对各处人工林进行考察之后,少壮派拟定了两个计划:对于大面积密度高的人工纯林,天然更新难度比较大,所以通过团状采伐、创造林窗,再遵循林窗更新的规律,人工补植植被,形成混交林。而对于更新能力强的人工混交林,则先用疏伐的方式,为幼苗留下足够的光照空间,接着通过封山育林,实现自然更新。

  尤其在针叶人工林广泛种植的情况下,就需要补种阔叶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这同样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至于让人工林头疼不已的土壤板结问题,少壮派带来了“林下间植”的概念。先改土保水,通过深耕,打破钙积层,增加土壤容水量,复壮根系。这个办法收效很快,深翻第二年,小叶杨树生长量就比同区域未深耕的杨树增加了1.5-6.5倍。接着,少壮派决定引入“林下经济”的概念,在林下种植豆科灌草植物,增加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同时增加人工林经济效益。

  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轰轰烈烈进行了五年,人工林一扫之前的颓势,逐渐恢复生机。各间伐处理林分乔木层的物种数明显提高,平均为间伐前林分的5~9倍,乔木层出现了当地天然林中的优势种和共优势种。通过间伐改造,人工林密度明显降低,林内光照条件明显改善,针叶林中的阔叶树密度增加,通过间伐和套种的本土阔叶树种生长势头良好,人工纯林开始向混交林转变,林分质量明显提高。

  营造近自然林,并未降低人工林的经济价值。通过筛选,人工林中补种的树木包括生长速度慢但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以及经济价值低但生态效益高的树木,丰富物种多样性的同时,也兼顾到了人工林的经济效益。

  满血复活的全新人工林,又开始走向另一次辉煌。

  师法自然,是千百年来颠扑不灭的真理。从改造自然到顺时应势,从主抓经济效益到经济和生态效益两手抓,人类开始在自然规律中,寻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办法。

  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不仅给人工林带来了一条复兴之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还兼顾经济效益,意味着用更小的代价来搏一个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陆元昌,刘宪钊,雷相东,王宏,谢阳生,洪玲霞,国红.人工林多功能经营技术体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7):1-10.

  [2]陆元昌.以多功能经营技术 支撑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J]国土绿化,2017,(4):22-25.

  [3]蔡群.黄山市人工林现状及近自然经营探讨[J]绿色科技.2019(7):63-64.

  [4]朱彤彤.亚热带退化森林近自然化改造初期对土壤活性氮库及氮素转化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9.5.

  [5]孟祥江,何邦亮,马正锐,侯元兆,李玉敏.我国马尾松林经营现状及近自然育林探索[J]世界林业研究,2018,(3):63-67.

  [6]张明锦.林窗干扰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6.

  [7]明安刚,刘世荣,李华,曾冀,孙冬婧,雷丽群,蒙明君,陶怡,明财道.近自然化改造对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7,(23):7833-7842.

  [8]林永红,李守才,邹建军.人工成过熟纯林近自然化改造培育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14(1):59-60.

  [9]郭丽娜.天池林场森林资源的近自然经营规划[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6.

  [10]姜俊,刘宪钊,贾宏炎,明安刚,陈贝贝,陆元昌.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5):170-177.

  [11]丁磊,李庆军.辽东山区落叶松林近自然化改造短期效果分析[J]辽宁林业科技,2019,(5):5-7+49.

上一条: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2020年重点推广林草科技成果100项的通知 (点击:1194次)
下一条: 关注两会:把绿色长城筑得更牢固 (点击:1242次)
 
你是第93773979位浏览者
   集团网站群  |  其他链接  |  网站统计  |  常见问题    |  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14 jlsgj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31-88916565/88480448